保姆纵火案男主疑云再现与家庭教育误区:都是

摘 要

  听说当年杭州保姆纵火案中的男主林生斌翻车了,一大批事后诸葛亮开始四处搜罗扳倒林生斌的证据,试图把林生斌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狠狠地审判一番,最好再来个永世不得翻身

听说当年杭州保姆纵火案中的男主林生斌翻车了,一大批事后诸葛亮开始四处搜罗扳倒林生斌的证据,试图把林生斌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狠狠地审判一番,最好再来个永世不得翻身



支持林生斌的一方也没有闲着,赶紧寻找各种证据为偶像洗地,要么试图证明林生斌的行为合理,要么试图怀疑引发林生斌翻车的关键证人——大舅子的人品存在问题

而当事人直到目前还在沉默之中,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既没有得到什么关键信息的实锤,也没能从纷纭复杂的信息反转中窥得事实真相,只能在左右摇摆中等待事情的进一步发酵



事情走到这一步,吃瓜群众已经分成了四大门派:倒林派、挺林派、骑墙派和旁观派。

你能想到吗?看似水火不容的挺林派和倒林派其实是同一类人。他们从这件事情中看到的都是“自己”,之所以会有两者的争执,争执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争执自己做人的准则。



这类人其实不关注事情的真相,更关注自己的情绪投射。你的行为满足了我对于这个事件的“投射”,我就有可能成为这个“投射”的拥趸。

这个“投射”就像魔鬼一样,主导了“我”的认知和价值观,它会帮“我”自动筛选能够证明这个“投射”的证据,自动忽略能够证伪这个“投射”的证据。换句话说就是只要对“我”有利的就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就是不可接受的。



电视剧《小舍得》展现出的教育内卷和父母焦虑真真实实给我们上了一课。父母们殚精竭虑为孩子准备的一切真的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父母的需要?

倒林派更关注道德层面,他们其实不否认人应该向前看的道理,只是更关注向前看的方式是不是符合道德标准。林生斌树立爱妻人设并获得巨大利益之后,摇身一变告诉大家:痴情只是我的人设而已,这是让倒林派无法接受的。既然无法接受,那就想办法证明林生斌本来就不是个好人。



背后隐藏的逻辑是:以前符合我的道德标准的好人,忽然犯事了,我自然不能质疑我的道德标准出问题,而是要努力证明这个人本来就不是好人,只是他欺骗了我。

两派人的争论和两个人的争论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盛怒之下,因为“投射”采取的自我保护行为。这种因“投射”而起的冲突可能发生在两个人或者两群人身上,也可能发生在一个人或一群人身上。如果发生在不同的主体身上,可能带来的是社会的撕裂,发生在同一主体身上带来的就是主体的分裂。



这样的撕裂或者分裂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美国去年发生的黑人抗议运动,在白人群体里引发的是撕裂,不同的白人群体因为有不同的“投射”会持有不同的态度:有的赞同,有的反对;在黑人群体内部却又引发分裂:努力反抗白人歧视的同时,转身歧视亚裔。

这是不是像极了现在的父母,我们小时候,也曾经因为父母的不理解、不尊重或者过分干预而痛苦。今天我们成了父母,除了物质方面更加富足了,好像也没好到哪里去嘛。



电视剧《小舍得》展现出的教育内卷和父母焦虑真真实实给我们上了一课。父母们殚精竭虑为孩子准备的一切真的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父母的需要?

当田雨岚把自己停止成长的焦虑投射到颜子悠身上的那一刻,颜子悠就失去了自我,一方面要面对妈妈投射给自己的期望,另一方面还要满足自己踢足球的强烈欲望,所以最后他精神分裂了,分裂出了大龙代替自己去踢足球。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展现的问题就是父母自己的问题。父母亲习惯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既要面对父母亲投射给自己的问题,又要面对自己真正的挑战。父母亲无意识间不但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而且还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当父母开始真正面对自己的问题了,孩子也许就有能量去面对自己的问题了。



教育孩子的父母也一样,抛开你的投射,你才会看到孩子成功的无限可能,让孩子去尝试、去探索、去绽放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亲子关系、婚姻咨询、企业团体训练、企业管理培训、职业生涯规划、高考志愿填报、企业EAP... 欢迎关注同名订阅号。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亲子关系、婚姻咨询、企业团体训练、企业管理培训、职业生涯规划、高考志愿填报、企业EAP... 欢迎关注同名订阅号。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亲子关系、婚姻咨询、企业团体训练、企业管理培训、职业生涯规划、高考志愿填报、企业EAP... 欢迎关注同名订阅号。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